n
“三点水一个来,念什么?”
\n
“涞(lai,二声)。”
\n
“那三点水一个去,念什么?”
\n
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脱口而出:“去!”
\n
其实,明明是“法律”的“法”。
\n
这首《山中杂诗》,虽不是很有名,按照顺序念下来,就算没有读过,也能五字一顿,抑扬顿挫出一首诗。再说,百度搜索功能这么强大,随便一搜索,立刻能整得明明白白。
\n
偏偏每隔几个字,多出与这首诗不相干的字,打破了惯有的阅读习惯、固性思维,反倒成了最难破译的文字密码。
\n
而开启墓门的密码,自然藏在“黄、目、戈、令、则、戈、山”里。只要找对顺序,逐一摁下,墓门不开那就只能是年久失修、机关损坏、造墓人偷工减料了。
\n
想通这一层,我更是觉得自己愚不可及。这七个字,明明是简体字,我读了这么多遍,居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n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我确实没有。
\n
我试着摁下“黄”字,果然陷进石板两三厘米,又顺手摁了“令”字,纹丝不动。
\n
看来,确实需要按照正确顺序摁下,才能开启墓门。我没敢再乱摁,且不说七个字排列组合的数目无异于天文数字,古代墓葬机关更是精妙,一旦摁错了,很有可能造成“机关尽毁,墓门永闭”。
\n
“真他妈的累心啊!”我长叹一声,耐着性子推敲其中的关联。
\n
第一个“黄”和最后一个“山”,结合起来就是“黄山”,难道这行字是首和“黄山”有关的诗?
\n
我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