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亮如白昼。
“全国现有郡国一百零三个,县、邑、道、侯国一千五百多个,各地官员上下层叠,数目庞大。其实有些地方,遭受连年战乱,早已变得人烟稀少,重复的官员设置,甚至使得吏多民少。虽说完整的官吏制度很重要,但是并不利于现下的情况!”我坐在他对面,整了整思路,仿造着庄光的口吻,加上自己的理解,侃侃而谈“把这些不必要的县邑裁并掉,可以大大节省行政消耗,同时也能提高行政效率。朝廷提倡节俭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执行力”
这一夜,我与刘秀促膝长谈。
西宫侧殿的烛火,燃烧至天明也未曾熄灭。
***
六月廿四,建武帝下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这一诏令针对地方政府的机构庞大而颁发,由于天子的重视以及大司徒、大司空两公的全力配合,裁并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在较短的时间内,省并四百多个县邑,山东、河北之地省并数目最多,其中琅邪国省并了四十七城,勃海国省并二十七城,巨鹿郡、涿郡、山阳郡、西河郡各自均省并二十余城。
九月三十,时逢日食,执金吾朱浮上奏,指出建武帝执行的“法理严察”所带来的弊端,称以往频繁撤换郡县太守、县令,新旧更替,车马劳顿,无法让那些官吏在短暂的任期内真正发挥作用。另外,有些监察官吏公报私怨,往往对地方官吏吹毛求疵,苛求长短,以此取媚皇帝。太多严苛的举劾和纠弹,反而使得真假难辨,地方治理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针对这一奏章,朝臣廷议,建国之始刘秀的初衷乃是以严法来整饬吏制,却不料急于求成,没有预料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刘秀表示愿意接纳谏言,从此地方守令的任免不再如此频繁。
冬十月十一,诏令曰:“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