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人说出来,还是凭空增添了不祥的感觉。
\n
“首先,我来试着总结被害人的特征。首先,被害人均为女性,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上一次的王小姐和这次尚不知名的女人,通过法齿学检验都符合这个年龄段。因此,不排除下一次的被害人也符合这个条件的可能。从外貌上观察,两次的被害人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这就和特征型猎杀的犯罪行为有区别。那么,依照我上次的推论,罪犯很可能还是以他的理由——在某种程度上和两次照片上出现的女人有关。另外,第二名被害人头部以外的其他躯体部分我们还没有找到,当然也就无从得知她会不会也被切去了中指。再有,这一次使用的照片相纸还是‘爱克发’,而在北京这类相纸的冲洗场所不多,即使都没有备案记录,但是扩印了如此大幅的照片,可能工作人员会有印象。凶手肆无忌惮的使用放大照片,只能说明他并不担心关于照片的追查,最可能的是,他本人的作坊里就能满足这个需要。”
\n
“我有不同的意见,”艾莲话音刚落,麦涛忽然说道“关于照片的观点,我与艾莲的意思一致,但是对于被害人,我的理解不同。同时,在艾莲观点里有些矛盾之处,”他随后对艾莲轻轻一笑“在他的推论中,问题的焦点是照片上那个合影的女人,对此我也并不否认。但既然他说到,凶手并不属于特征型杀人犯,而是基于与照片上女孩儿的某种关联采取的报复行为,那么,为什么下一次的被害人还会在20至30岁之间呢?我们都知道,在接连两次案件中,凶手都没有性的表现,这正是报复理论可能成立的关键证据。可是,如果没有性的观念,凶手只杀死年轻女性的观点就站不住脚。他下一次杀人的目标,很可能会是其他类型的人,比如说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甚至是个男人。总之,凶手的报复目标不可能有一个定论。虽然,讨论这件事,对大多数在座的刑警并没有意义,但它毕竟关系到凶手犯罪行为的理念,对此,我认为艾莲的说法有误。”
\n
“啊,我觉得”艾莲欲言又止。
\n
“你觉得在这个案子中,可能存在性的表现,对吗?”麦涛扶住桌面,站了起来“因为这个案子涉及了性别问题,虽然没有强奸,也不包含虐待,但存在对某种性别的歧视,对吗?”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