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臣子的当知‘大夫死众,士死制’的道理,迁都不是享乐,而是为国为民。”
赛哈智合上小本本,奉天殿前鸦雀无声,谁都知道富阳侯为什么倒霉了,因为忠勇王义子的马屁拍到点子上了!
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学士杨士奇的双眼顿时暴出两道精茫,心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那句“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
心说如此马屁非大才不能得此佳句,当真是挠在了皇上的痒痒肉儿上,无论位置还是力道都恰到好处,只此二句就荡平朝野内外有关迁都的一切闲言碎语,解开皇上多年的心结。能让皇上扬眉吐气,忠勇王可真是收了个好儿子啊,可怜我这多年的学问都用在了辅佐太子和宫斗上,我怎么就没想到马屁还可以这么拍呢?
“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臣愿肝脑涂地,逐胡马于关外。”老将阳武侯薛禄第一个出列拜倒,为朱棣歌功颂德。
“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臣愿肝脑涂地,逐胡马于关外!”
这个时候谁不表忠心那就是傻子,文武百官顿时呼啦啦的跪了一地,重复着阳武侯的话,山呼万岁。
此时谁都看得出来皇上为什么拿万英楼说事了,原来是有人给皇上脸上贴金了,还是赤金。
要知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话可不是大明朝那会儿就有的,而是后世对明朝的一个总结,曹阔将这话拿出来无疑是肯定了朱棣迁都的壮举,并且给出了最高评价,此句不下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朱棣在历史的浪潮中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面莹澈的百官们自然是知道皇上最在意的是什么了,此句一出,顿时振聋发聩,也都明白了皇上之所以大义灭亲是在给自己书写丰功伟绩,所以纷纷抛出赞美之词。
也直到这个时候也先土干才知道他的义子做了一件深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