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是在同一个知识点下面不断深挖。例如比喻修辞,小学三年级就学了,可初中还在考,高中也在考。但每个阶段考比喻,都会往深了去拓一层。
从最简单的“……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比作……,十分形象生动”,到“比喻的相似性”“造一个借喻句”“‘好像……似的’句式就是比喻句?”各种花样翻新。
更遑论其他更复杂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牵涉和交叉。
相比于2024年,2004年的高中语文还没有那么变态,各知识点的边界也更加清晰,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小说散文化”“延宕效果”等严重超纲的题目。
张潮深吸一口气,开口道:“大家好,我想分享的,首先是心态。作为受阅卷者主观性影响最强的学科,语文考试,考的不仅仅是你对知识点的掌握,更是一场你和阅卷者之间的心理博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愿意在试卷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班上的讨论声顿时嗡嗡作响,不断有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书读得多的。”
“字写得好看的。”
“有文采的。”
……
“长得帅的……”
全班同学都哄笑起来,最后搞怪的是陈欢,不过马上就被张潮一眼给瞪了回去。现在同学们都还带着玩笑的态度来看待张潮的分享,觉得他语文成绩虽然有点吓人,但还不至于能做大家的老师。
不过张潮没有理会这些,而是把大家的答案一一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转身道:“既然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