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正出神间,评委之一、青年作家刘丹妮拿着一篇稿子走到王濛的座位前,说道:“王老师,您来看看这篇稿子,很奇怪。”
王濛拿过稿子,先看标题:《此间乐矣,何必图南》——“标题还不错。”
但是越看眉头就锁得越紧,不到两千字的文章很快就看完了,沉吟了一会,先问道:“你的意见是什么?”
刘丹妮谨慎地回答道:“我认为,全篇风格不够统一。刚刚我给马源老师看了,他也觉得这篇文章怪。”
王濛道:“你们的感觉没有错,这篇文章的‘文心’部分的语言,明显比首尾扣题部分的语言要成熟、圆润许多,应该是两个人的手笔。”
刘丹妮道:“你是说……”
王濛道:“这个同学的‘准备’,过于‘充分’了。这样写文章,已经失去了比赛的意义。这篇就不要打分了,先放在我这里。”
刘丹妮见王濛接下了烫手山芋,高兴地回到座位上继续审稿了。
第三个难忘此夜的,则是张潮。
晚自习的时候,他心里急的就像猫抓一样。今天既是“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日子,也是《南国周末》出刊的日子。自己的三篇文章,究竟有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
如果石沉大海,那么他依靠写作成名、进入大学的计划,就基本可以判定“此路不通”了。
文坛之路有时候是非常残酷的。不是你有才华就能一炮而红。许多作家成名前不知在多少报刊、杂志上浮沉了不知多少年,赚着极其微薄的稿费,还要忍受各种冷嘲热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