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杨老爷,下官已派出所有人手查找了一宿,此刻还一直在找。小公子失踪很蹊跷,毫无痕迹可循,目下已寻遍了全城,实在是找不到人。”
\n
“你这个提刑是怎么当的?”杨岐山道,“临安城就那么大,你却连个三岁小孩都找不到?”
\n
“杨老爷不必心急。找不到人,不见得就是坏事,小公子多半是被人所掳,应该不至于在外受冻挨饿。”
\n
杨岐山瞪眼道:“茁儿被人所掳,你居然说……说不是坏事!”
\n
“岐山,”杨次山忽然道,“你怎么跟元大人说话的?”
\n
“大哥,失踪的是茁儿啊!我只有这么一根独苗,他才三岁……”
\n
杨次山嗓音发冷:“是你一个儿子重要,还是我整个杨家重要?”
\n
一句话,说得杨岐山不吭声了。
\n
杨次山又向元钦道:“听说昨晚被捕的那个武学生,是辛弃疾的儿子?”
\n
元钦应道:“下官已亲自审过,那武学生名叫辛铁柱,确是辛弃疾之子。不过他与小公子失踪一事,应该没有关联。”
\n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杨次山将茶杯捏在手中缓缓摇晃,“辛弃疾一向主战,与韩侂胄皆力主北伐。主战派之中,名望最重的,便是这个辛弃疾,他被韩侂胄起用,出知镇江府,前阵子登临京口北固亭,一阕《永遇乐》传入临安,大街小巷,妇孺皆知,朝野内外,莫不振奋,就连朝会之上,圣上都忍不住当着众臣吟诵。”他言说至此,脑中不由得想起了三天前垂拱殿里那场大议北伐的朝会。
\n
当时垂拱殿内一片沉寂,皇帝赵扩吟诵完辛弃疾的词后,提到将亲临太学视学一事,尤其强调要专门去一趟岳祠,紧接着话锋一转,说“当此锐意进取之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