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耐用、不易变形,也不会损失质量。若是比赛过于迁就选手,选手报什么重量就给什么重量的杠铃,那么势必会让比赛的杠铃重量一会儿增加、一会儿减少,这样会直接使得配重杠铃的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让比赛多出了许多因配重而产生的空窗期(看举重比赛半个时辰,其中40分钟是工作人员在给杠铃配重),如此不利于比赛紧张氛围的凝聚;且由于每名参赛选手所试举的杠铃重量忽高忽低还会极大地影响着现场观众的心情(当选手举的杠铃重量大时,现场观众激情澎湃;当选手举的杠铃重量小时,现场观众唏嘘不已)。由鉴于此,杠铃举的重量只能随着比赛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减少现场工作人员配重的难度和配重的时长(只需按规定重量增加相对应的铃片即可,省力且省时);另一方面,随着杠铃重量的越增越大,现场观众的情绪也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涨……综上所述,杠铃举的杠铃重量必须是越加越多,只增不减。
而为了贴合实战,为了表达“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周易》理念,比赛所用的石块都是从大山深处开凿而来的,不仅形状千奇百怪,而且质地也天差地别。
在一百年前(公元前409年)的第十一届“八国运动会”上曾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械斗流血事件。
当时的晋国还未分裂成赵、魏、韩;当时的中山国还处于猥琐发育的孩童阶段;当时的越国才吞下吴地没有多久;当时楚国还处于被中原大国耻笑的荒蛮一片。
那时参加运动会的八个国家分别为:晋国、齐国、越国、楚国、宋国、陈国、鲁国、秦国。
那时的石块举和杠铃举的规定一样:也是不同国家的选手可以举同一块石头(同一尊杠铃)。
那时在经历了杠铃举过后,有两位选手的成绩异常地突出,他们分别是代表楚国参赛的选手南宫壮举和代表越国参赛的选手萧叔奇力。
这两位选手都举起了一千二百五十斤的杠铃打破了赛会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