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内,大臣们的脸上都呈现出惊愕的神情来。
大臣们感觉到,天可能要塌了。
张玄素这番话,可是直接触怒龙颜的事,把隋炀帝亲征高句丽的事给说出来,这就是找死的行为。
李世民盛怒在所难免,他堂堂天可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正准备御驾亲征高句丽,你来了个隋炀帝的亲征提醒。
这不是妥妥的戳伤疤,哪壶不开提哪壶!
谁都知道,前朝的隋炀帝杨广,暴虐无比,奢侈无度,而张玄素此时竟然莫名其妙地提出了杨广三征高句丽。
其用意很明显,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失败教训来劝说李世民,但实际上也是在影射唐太宗,说他不能大动干戈,要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
尽管李世民已经暴怒,张玄素仍然是不以为意,反而是睁开眼睛,狠狠地瞪着李世民。
这就是谏臣,也只有大唐的谏臣才敢如此。
说得更为直白一些,只有李世民的谏臣才敢在朝堂上当庭反驳李世民。
像李世民与魏征这样的君臣关系,历史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君臣关系和睦的有不少,刘备与诸葛亮;商鞅与秦孝公等等都是千古君臣的典范。
但是这种关系反倒是比较容易相处,而像李世民与魏征这样,互相成就,最终铸造了贞观盛世的局面,这样的君臣关系在整个历史上绝无仅有。
敢于直言劝谏的谏臣有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