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赵家人却忘了,政策是一时的,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应对。
在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底层士兵见过皇帝不如狗的情况,中层将领见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情况。
必须打掉这样的想法,恢复皇权神圣。
当时的策略不能说错了,可是一代两代后,曾经见过乱杀场面的人逝去,就必须调整策略,要提拔武将,文武并用,改变重文轻武的瘸子情况。
历史的惯性下,没有人敢去改变,能去改变,始终提防着武将,造成怂宋的诞生。
这是根子上的基因传承,从开国之初就防备着武将。
恰是如此,汉以强亡、唐以盛衰,而怂宋却始终面临着外患。
实际上,在皇权神圣的理念下,如今理学盛行,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理念早已经消散。
君不见水泊梁山的宋江,都想着招安吗?
武将的野心早就被关押起来,需要的仅仅是皇帝的支持。
五代十国那样重武轻文的情况,也不是立刻出现的,是从安史之乱一步步演化,才彻底有了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
那是上百年的演变。
赵桓从后世穿越来的,知道历史的惯性,更知道武将的诉求,恰是如此,愿意放权给武将。
看着迟疑又坚定的种师道,赵桓道:“种公,日久见人心,且行且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