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更开放的是,皇帝还经商了起来。
\n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成化年间开始起,各处商业便开始繁荣,店铺林立,市镇增多运河上漂的到处都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经商的利润是越来越高,此时的帝国基本已是人人经商了。
\n
朱见深自然也是加入了这个行列,他很早就对经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让宦官到民间各处收购低价的各种玩意儿,然后再高价售给他人,从中获利。
\n
他也喜欢给宦官做牵引,让他们去牟利,然后自己从中分成。皇帝既然起了头,下面的官员也跟着做起了生意来。
\n
老实说,朱见深若是不做皇帝的话,做个商人还是蛮像的。
\n
前面提到的那个从前被汪直办成了太监的那个南京官员,当然后来是宦官了,就是一个经商的例子。历史走到这一步,文官敛财已经不是靠贪污财政公款了,也不是靠向他人索取,而是利用职务之便自己做生意。
\n
那万贵妃的两个兄弟便是这方面的人精,没法,都是跟这个皇帝舅子学的。
\n
朱见深对这些没有过多的干预,自己敛财,难道还不允许别人敛财吗?到了这个时候,官场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气,那就是已经不靠工资了,人人都有捞钱的路子。发展到最后,很多人连班都不上了,朱见深几次朝会,都发现下面没人,他也只是“嘿嘿”几声的便应付过去了。
\n
至于宫中死了一个宦官,他才懒得过问呢,这也不是他该过问的,他如今只关心自己的那个儿子是否血统纯正。他今儿来的目的是要向太后说起这件事的。
\n
他说:“母后你可知道,儿臣今天召见了一个奇人,他是个老道人,据说是个神仙。”
\n
周太后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除了当商业串串牟利外,就是到处寻一些所谓的神仙高人,又不知要整出写什么名堂来。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