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问他为什么改变证词,格里高利·科尔曼说,为了克服紧张和焦躁,他在去大陪审团作证之前吸了5包海洛因。至于另一位叫做强恩·赫根斯的证人,那是依兰少管中心出了名的小恶霸,当年经常欺负迈克。
小罗勃特·肯尼迪在文章中说,公诉方和被告方的法庭辩论一直是势均力敌,不分胜负的。但检察长乔纳森·贝尼蒂在总结性发言中却使出了一招杀手锏,他对理查德·霍夫曼的采访录音断章取义,偷梁换柱,以混淆陪审员们的视听。乔纳森从录音中截取了迈克的两段话:
醒来后我见到莫克利夫人,她说:“迈克你有没有看见过玛莎?”我当时心里想:“哦,我的上帝!昨天晚上他们看见我了吗?”
首先,这两段话在原始录音带中并不是这样连接的,中间还有别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从录音磁带的上下文听,迈克实际上是在谈他**一事。乔纳森·贝尼蒂不仅将录音带重新剪接后在法庭上播放,而且把用这种方式拼凑起来的这段话用很大的字体印在一大块纸板上,旁边再配以玛莎尸体的大幅彩色现场照片,在法庭上向陪审团展示,让人们错误地感觉迈克是在承认他杀害了玛莎。
关于这一点,后来有记者在采访乔纳森·贝尼蒂时对他说:“假如我像你这样做,我就会被开除。”肯尼迪教授评论道:“有些老谋深算的公诉人就是这样把无辜者送进监狱的。”
小罗勃特坦承,他的研究结果“既不能肯定迈克·斯卡克尔是作案人,也不能肯定他不是作案人。”
那么究竟有谁可能是作案人呢?肯尼迪教授仍然将他的目标锁定在肯·利托顿。他说,玛莎·莫克利凶杀案刚好发生在肯·利托顿上任的第一天,这一点恐怕很难仅用巧合来解释。
对于肯·利托顿,最关键的是他有不在现场的证明。但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人们会发现,这个所谓的“不在现场的证明”实际上是由肯自己提供的,而且手法非常巧妙,他是通过证明托尼·斯卡克尔不在现场来为自己建立一个“不在现场的证明”。实际上,托尼最早对警方说的是他在9点0分左右回屋做功课,只字未提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