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为了应对这个变化,有一些学校已经在往前探索了。
\n
沈祖芸老师在过去一年,走访了很多学校,她发现,很多学校已经从题目入手,来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比如咱来看一道小学里的考试题——
\n
如果你想增加一个节日,增加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想减少一个节日,减少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
\n
你看,这都不是考你任何领域的知识,这是给你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看你如何应对它。
\n
再给你看一道中学语文题,这是我去参观北京一所名校的时候,随便走进一个教室,当时正好赶上他们在学史记。怎么学呢?背司马迁的生卒年份?还是朗读精彩节选?都不是,他们的任务是:给一个《史记》里的人物写一份求职简历。
\n
你看,这还是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它牵扯的知识有哪些呢?
\n
要想给刘邦写简历,首先,你得对刘邦的生平背景足够了解,有哪些工作经历,擅长做什么,有哪些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脉资源。
\n
其次,你得了解他应聘的那份工作,你得知道这个工作需要什么能力。
\n
更重要的是,你还得有本事穿越到刘邦的内心,站在他的立场上,帮他通过这份求职表,完成一次自我推销。
\n
你看,这就叫世界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
\n
你发现没有,当你还以为学校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了自我进化。从教学阶段开始,让课程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
\n
十一学校联盟的总校长,李希贵跟我们说,课程这个概念本身都在发生转变。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3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