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你先等等,我看完这個。”
那人蹲在地上,神情肃穆,手里捧份皱巴巴的报纸看。
是的,看报纸。
这年头,特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哪怕在工地歇息,也会见缝插针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大家读读报纸、念念黑板诗、交流下劳动经验。
甚至会组织说拉弹唱的文艺节目你敢信?
正所谓: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露天当剧场,工地作舞台,一台台样板戏、舞蹈、话剧...为工人解乏提神。
“江弦同志,你看看这个。”
“啥啊?”
江弦接过份皱巴巴的《文汇报》,摊开,上面有占据了一整版篇幅的文章:《伤痕》,复大中文系一年级,卢新华。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年全中国读者读《伤痕》落下的眼泪,可以汇成一条河。
《伤痕》这篇小说一经发表,迅速轰动全国,《文汇报》将刊载有《伤痕》的报纸加印到180万份,依旧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一举获得78年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但总体说来,社会性极强,文学性较差。
这种文章就像是光阴蝉蜕,一脱离时代,便凋谢枯朽。
所以《伤痕》在江弦前世已没了什么名气。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