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初步崭露头角。
而这个时期,东非和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关系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从当时奥斯曼帝国视角来看,东非是一个新兴大国,但又不像欧美列强那样强大到令人高不可攀,而且,奥斯曼帝国也急需拓展自己的外交关系,这个时候,东非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当然,说更直白一点,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自认为实力和东非差不多,而两国都面临着欧美国家,尤其是英国的压迫,所以大家应该抱团取暖。
彼时大英帝国可不是一战后的英国,正是威势覆盖全世界,让其他国家,乃至其他列强都感觉窒息的存在。
而奥斯曼帝国的情况更加复杂,除了英国的威胁以外,他们北方还有沙俄这个恶邻,同时法国和奥匈帝国等列强也能对奥斯曼帝国形成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能够战胜英国的东非,瞬间就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救命稻草,两国没有历史夙怨,关系也相对不错,而且东非成功逆袭的经历也让一部分奥斯曼帝国有识之士希望能够借鉴其经验。
这就类似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初步取得成绩后,引起远东帝国重视一样,从而不少人东渡日本妄图学习日本变法图强的经验。
只可惜,日本从始至终都将远东帝国视为对手,所以即便远东帝国真有人虚心学习,日本政府也不可能真帮助远东帝国实现蜕变,甚至会借机往里面掺沙子和腐蚀蛀虫,培养代理人。
东非和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末的交往中,奥斯曼帝国也派遣了一些留学生到东非学习。
而这些留学生也成为20世纪初,东非和奥斯曼帝国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重要支持者。
到一战后,两国的关系才迎来新的变化,这个时候,东非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大国,和顶级帝国主义国家。
加上一战期间,东非在波斯湾地区的极速扩张,这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裂痕,当然,官方层面两国的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凯末尔政府上台后,这个新的政府就成为了两国关系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弗里德里希所担忧的。
对于他的担忧,恩斯特开口道:“其实从一战结束后,东非的国际形象就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尤其是在印度洋范围,我们东非事实上成为了压迫者的一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