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速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河水每经过一平方米的横截面,将会流过
0.37立方米的水量,这一数据将成为后续计算水流能量、侵蚀力等重要参数的基础数据,比如按照相关公式计算,这样的流速下,每平方米河面上的水流冲击力约为
68.4牛顿,这股力量足以推动近
7公斤的物体在河底移动。
流速测量完毕,紧接着便是流量的测定。张志成直起身,目光在河岸上下游扫视一圈,凭借上次积累的经验,迅速锁定一段河岸相对规整且水流平稳的区域作为河道断面。
他快步走向断面一端,抓起测量绳,奋力将一端挂钩甩向对岸,而后与队员们齐心协力沿着河岸拉动测量绳,直至其紧绷于河面之上。紧接着,又从工具包中取出标记小旗,每隔
2米精准距离便在测量绳上系上一面,这些小旗所标识之处便是后续测量的关键节点。一共系上了
20面小旗,也就意味着将测量
20个点位的水深数据,这样的测量密度能够较为精准地描绘出河道断面的形状。
张志成拿起测深杆,走向第一个测量点。他双手稳稳握住测深杆,高高举过头顶,而后缓缓下放,手臂伸直,身体随之下蹲,双眼紧紧锁住测深杆与水面的接触点。就在测深杆触底瞬间,他眼疾手快,迅速用手指卡住测深杆刻度位置,旁边的记录员闻声而动,赶忙将数据如实记录,第一个测量点的水深为
1.5米。
待所有测量点的水深数据采集完备,张志成返回岸边临时搭建的计算点,与李工铺开图纸,将之前测得的流速数据以及各个测量点的水深数据详细标注其上,随后便着手计算河道断面面积。
李工在图纸上仔细勾勒出河道断面形状,两人凭借突击授课时学来的基础几何知识将图形巧妙分割,逐块计算面积,最后汇总得出总面积为
30平方米。
“流量等于流速乘以断面面积,这个数据一定要精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果。”李工边做,便对一旁的测量员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