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黄四说道:“黄老板,我可是奔着您来的,杨光说您仗义大方,我就直接来了。”黄超心道,那你也不能把我当傻子呀,我不收你鉴定费就不错了,于是笑笑说道:“我一般不在店里,所以百万之内的买卖都是他们做主,规矩不能坏。”
\n
黄四一听,百万之内的他不管,那这件值不了多少钱?于是问道:“钧瓷不是很值钱吗?不是说‘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吗?”黄超说道:“您问问我们汪老师,这可是博物馆的专家,他给您说更合适。”
\n
汪老师说道:“咱们现在一说钧瓷,大都指宋钧瓷。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呀。北宋钧官窑缔造了钧瓷艺术的辉煌,但也成为钧瓷艺术进入衰败的起始。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赵构渡江南逃,在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北宋灭亡。长江以北落入金人统治之中,宋钧官窑自然烟消火灭,工匠们或逃或亡,宋钧官窑的历史也就划上了句号。
\n
两宋的灭亡和钧官窑停烧,使钧瓷业遭受重创,工匠们在兵灾战火中亡命他乡,将制钧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元朝统一中国后,为钧瓷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瓷窑变艺术得以传播延续,并播火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不但在河南有众多的窑口在仿制钧瓷,而且波及广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北、山西等地,其仿钧制品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n
黄四说道:“那还不是传承下来了吗?”
\n
汪东海笑笑说道:“是传承下来了。但是在钧瓷的发展史上,一直是与帝王的审美取向和宗教情感相关联的。宋代,由于宋徽宗崇尚道教,这使得宋代钧瓷显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道家风范’,具有淡雅平和之美。元代,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钧瓷也从宋代的致力审美转变为注重器物的实用性,作品以当时普遍广泛日用的民间瓷器为主流,造型虽类似宋钧,但大气、恢弘、饱满有余,灵巧、韵感、律动欠缺自然。元钧作品胎子更厚,胎釉普遍肥厚不均,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见长,极具游牧民族的鲜明个性。
\n
而且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