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
伊尹对曰:“三公者,知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穷,辩于万物之情,通于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也。
九卿者,不失四时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此者举以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也。大夫者,出入与民同众,取去与民同利,通于人事,行犹举绳,不伤于言,言之于世,不害于身,通于关梁,实于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也。列士者,知义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独专其赏,忠政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
汤曰:“何谓臣而不臣?”伊尹对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诸父、臣而不名,诸兄、臣而不名,先生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谓大顺。”
汤问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
伊尹对曰:“三公者,所以参五事也;九卿者,所以参三公也;大夫者,所以参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参大夫也。故参而有参,是谓事宗;事宗不失,外内若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筦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
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筦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筦仲子产有所进也。”
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