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辈辈走商北戎,倒买倒卖,做些廉价的珠宝玉石小生意。直到某日家里老人梦中得山神指点,竟有了点砂成宝的本事,山神赐名为玻璃……”
年荼听着听着就笑了起来。
这六爷给人感觉是个纨绔,倒是把她编的故事总结复述得很好,简练又不失重点。
“……去年老人离世,只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批他做好的玻璃,神异的本领却没能传承下去。这一家子都是胆小怕事的性子,手握重宝担心遭人觊觎,不敢轻易拿出来示人。直到搭上一条皇商的线,将手中大半玻璃都贡到了宫里,才终于安心。”
贫者乍富,担不起这份贵重,反而如同握了一块烫手山芋,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有权有势的人连皮带骨吞了,连点痕迹都不留。
但入了天子的眼之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皇城脚下,谁敢放肆?
前些日子,皇帝赏了献宝有功的年氏一尊顶好的素冠荷鼎玻璃摆件,年氏又办了场赏花会邀京中贵女共同赏玩,自此之后,明里暗里打听消息的贵人实在太多,那家商人干脆就盘了个铺面,把手里余下的玻璃物件拿出来售卖,说是存货不多,售完为止。
一听说宝物数量有限,谁也扛不住这饥饿营销的手段,但凡有些资本,都想趁着东西还没卖光的时候赶紧买点,以至于明明是价格高昂的奢侈品,那些富户却像是不要钱似的抢破了头。
听着隔壁的高谈阔论声,年荼摇头啜饮杯中茶水,一点也不心虚。
这些出手阔绰的世家大族,又有哪个钱是干净的?她从这些人手里搞点银子来捐作军费,无可厚非。
至于以后要不要把玻璃的真正制法公开,那和她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至少也要过两代人以后再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