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而母亲则在下班后,匆忙地走进厨房,忙着为一家人准备饭菜。早餐是简单的馒头稀饭,中午是母亲亲手擀的面条,那面条劲道十足,饱含着母亲的爱;晚上则是玉米大饼子,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有着家的味道。
那个年代,所有的东西都是凭票定量供应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家人却紧紧相依,相互温暖。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细粮的份额会多一些,而饺子,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因此,小时候的曾卫国,总是特别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那一顿美味的饺子,盼望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最困难的那段日子,是在三叉子。”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那段艰难的岁月又重新浮现在眼前,“刚到那里的时候,我们没有户口,只能借住在老百姓家里。为了生计,我就在田边地头开荒,种上玉米、地瓜。你爸在部队食堂吃饭,他心疼我们,经常把省下来的馒头带回家。”
母亲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当时,三叉子有一万多人在挖山洞,那场面十分壮观,但也伴随着危险,经常有坍塌事故发生。你爸在
463医院当军医,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母亲微微顿了顿,像是在回忆那些细节,“医院里的被子都是老百姓拿回家去洗,我为了多挣些钱,一天能洗二十条呢。而且都是打水井水洗,洗完晒干缝好,一条能挣七毛钱。”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有着对过去艰辛岁月的坦然,也有着为家庭付出的骄傲。
靠着这些辛苦挣来的钱,他们才能从老百姓手里买些粮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然而,三叉子对于曾卫国来说,却没有任何记忆,那段岁月,在他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在
808的日子,对于母亲来说,是充满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母亲,年轻、漂亮、能干,身材苗条,是家里的顶梁柱,操持着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她的身影在曾卫国的记忆中,总是充满了活力与温暖,是他童年最坚实的依靠。
而如今,岁月无情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