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也只有许青山这种发四大顶刊发到手软,同时又拥有无穷潜力、精力的年轻学者,才有去肖想Science和Nature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不是什么重量级的数学论文都能发在两大刊上帝。
两大刊各有侧重。
Science更喜欢能够落实到实际应用上的理论和技术,需要的更多是拥有充足实验数据和实际应用成果产出的项目。
更多是依靠着抽象逻辑的数学明显就不是其核心受众。
Nature更偏爱于拥有新奇的创新领域和自然探索领域,例如医学和化学的元素深度挖掘或者研究方式方法的开拓。
这么稍微斟酌了一下。
许青山的纠结不无道理。
如果从创新性和理论性质来看,Nature似乎要更加契合自己打算简称为量子分析的临界解析纤维丛及量子谱同调映射。
可如果从实用性、应用性的角度来看,以数学为骨干,以物理学与计算机为血肉皮肤的量子分析,似乎天然是为Science而生的。
后来许青山琢磨了一下,一时间有了主意。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他灵机一动,把自己整理出来的7页纲领性文件放到一旁,又开始动笔、敲键盘,重新写起新论文来。
胸有成稿的许青山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又写出来了另外一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