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当了太多年的首辅,对朝中臣子的品性再了解不过。
\n
常如玉是忠臣良将,但读了圣贤书,认死理。
\n
“有志之士得遇明主,才有忠臣不事二主。”
\n
一开始就是错的,又何来效忠一说。
\n
霍叔玉脸上少有的浮现出孩子气的笑意,有一种被认可的惊喜。
\n
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他选择效忠的人没有错。
\n
他深深躬身:“儿子受教。”
\n
霍叔玉转而出去安排布置,平西县的官差,把张遵祖押送来京时,相关衙门都在急速运转,清查常家有无谋逆叛逃的倾向。
\n
常将军是什么身份?他现在又带兵在外,他谋逆的重要性是海城几个户部文官可以比拟的吗?
\n
平西县的人,在京城耗着,心里叫苦不迭。
\n
越往后拖延,他们心里越有退缩之意。朝廷损失一名大将和数万士兵,天子必然震怒。这时候状告几个文官谋反,是真的还好,若是假的,他们脑袋要搬家。
\n
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给张遵祖请个大夫看看。
\n
可是人都送进都察院关起来了,他们轻易见不到。上下打点数次,这些人收钱不办事,硬是不让他们带郎中进去诊脉。
\n
问个理由,他们说要保张遵祖的安全。
\n
竟然是怕他们下毒。
\n
他们气得不行,等待途中,有人扛不住心理压力,连夜跑了。
\n
余下几个,跟着师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