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还是那个建议,从源头提价,官府收一斗盐的价钱,从十文钱,涨到二十文。
\n
这并不过分,目前劳力有限,百姓自家条件也有限。这个价格收盐,才算他们正常务工的价钱。
\n
朝廷卖给盐商的价钱,从一百一十文一斗,降到八十文一斗。
\n
盐商卖给百姓的盐,设限不得高于百文。百姓买盐,便可七文、八文一斤。
\n
常价盐是十二文一斤,降价三分之一,朝廷和盐商依然有得挣。
\n
但朝廷让利很大,从每斗一百文的利润,变成六十文。
\n
盐相当于是无本买卖,朝廷没有付出什么,不存在成本一说,这就是官山海,以充国库。
\n
降低了成本,但扩大了百姓的吃盐率,同时前几年,必然会有百姓囤盐。手里有点家底,就想要多买一些,以应付涨价。
\n
这个谢星珩很肯定,现代都还有人囤盐,更何况是古代。
\n
这部分有闲钱的百姓,会因囤盐,将前几年的盐税缺口补上。
\n
而全民“吃咸”不“吃淡”,会让他们更加有劲干活,同期再以商务令为基础,发展建设,扶贫助农。几年的时间,这些地方也会形成规模,等到盐税开始拉大缺口的时候,别地的田粮税、商税又跟上来了。
\n
整体上可与现在的税务持平,甚至超过。
\n
超过的重点取决于建设的用心度、成功率。
\n
而税务,通常与贪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庚再不嗜杀,还能留着满朝的贪官污吏吗?
\n
显然不可能。这些人不会一次性拔除,会随着朝中补充新鲜血液时,一点点的替换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