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起初人们是用石块简单地围拢起来,以此作为支撑,放置陶器进行烹饪。
这种简陋的灶台显然无法满足全部的需求,人们便开始探索更适合室内使用的灶台形式,拥地灶应运而生。
利用泥土迅速堆砌而成的灶台,虽在建造上省时省力、简便快捷,但也有诸多局限。
其不耐高温的特性导致灶体易受损、开裂,加之缺乏必要的挡火结构,烹饪时热量四溢,令人汗流浃背,舒适度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采用石块或砖头精心垒砌的灶台则展现出了更高的耐用性和效能。
结构更为坚固,灶体紧密,密封性能优越,能够有效减少热量散失,提升燃烧效率,从而节省燃料,延长使用寿命。
既有水锅以备随时取用,又有案台以供食材准备,实用性大大提升。
程云桃大概在脑中构思了一下,画了个简单的图纸后,便撩起袖子开干了起来。
灶台的方位通常利东南,忌朝北,因为北方为壬癸水,水克火,被认为不吉利。
程云桃在山洞东南方的空地上,用细沙圈出了一片空地,再从之前带回来的砖块中进行挑选,选出相对平整,利于垒砌的砖块,铺设一个坚实的基座,以确保灶台的稳定性。
灶有固定的尺寸,一般灶长五尺为“象眼”,灶宽三尺为“三才”,灶高二尺四寸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灶门高一尺二寸合一天“十二个时辰”,宽八寸合“八卦”。
锅三口,二大一小,为“日月星”,前面的大锅是做饭之用,后面的大锅是煮猪食用,小锅为热水之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