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
当初在制造二号发电机的时候,李青松便考虑到了后续这两台设备的电力需求,特意留了余量,所以此刻这多出来的电力需求并不会影响作物生长。
自检完毕,设定好了工作参数,一些之前采集氧矿、托林矿之时顺路带回来的铁矿被敲碎成小块,放入到了冶炼炉之中。
电能被转化为热能,将这些矿石融化。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手段,铁元素被提纯,又添加了一定比例的碳、铬、镍等元素,最终变成了可以在洛神星低温环境下保持性能的低温钢。
这一块总质量达到了30KG的低温钢被李青松放置到了金属加工设备之中。
按照之前设定的参数,这些低温钢被加工成了一个个各种形状的零部件。
这些零件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按照之前自己设计的图纸,这些零件被克隆体们慢慢拼接、焊接了起来,最终变成了一个类似大罐子的东西。
这个大罐子的高度达到了三米,直径则有一米半。它是采用电力作为能源的,其余方面则全部是人工控制。
无论温控,还是进料、出料、监控等等,全部需要克隆体们手动完成。毕竟现在的李青松没有任何自动化技术。
按照设计标准,这台高炉全功率运转下,日平均可以产出钢铁约200公斤,年产量可以达到73吨。
这个产量,放在地球上——如果此刻的地球上还有人类的话,那恐怕连乡村最小的钢铁作坊都看不上。但对于此刻的李青松来说,这却是一件神器。
一件足以为自己开启工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