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专用的矿石处理车间、高炉车间、铁水预处理车间、精炼车间、铸造车间、轧制车间、后期处理车间,总计七个专用车间接连建成。
这在之前的钢铁厂之中可从来没有过。
之前的钢铁厂哪儿分这么多道工序。铁矿石运来了,直接丢到高炉里面,然后直接就把铁水灌注到模具里成型就完事儿了。
这也正是之前高炉产量低、效率低、产品质量粗糙的问题所在。
越是细化、流程化,产量和效率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才能稳定。
不仅如此,在不同的车间之间,李青松还史无前例的尽可能使用自动化设备。
譬如各种履带、传送带、自动投料之类,只要是无需芯片,只需机械结构便可以实现的初步自动化设备,李青松是能上就上,尽可能的节省人力,提升效率。
数百名克隆体便这样忙碌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
最终,不仅前期节余的五千吨钢铁用完,便连这一年多时间里新生产出来的五千吨左右的钢铁也全部用掉,一点没剩。
这一点多时间里,除了这座钢铁厂,李青松是一点别的工程都没做。
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就算想做,也没有钢铁可用。
但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此刻,这座总占地面积达到了一万余平米,各道工序尽可能完善,流程尽可能自动化的钢铁厂终于建成了。
它专门用于生产在洛神星上用量最大,堪称基础建设材料的低温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