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想来,只能总结为自己的涉世未深、眼高手低。
在这一份无疾而终里,清鸿深深地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任何时候不能没有经济基础;二是寄人篱下只有低头。然而,相对有些自负的清鸿来说,若是经济基础没有,又寄人篱下,默默地只会选择离开。
当然,苦中偶有乐趣!上海求职时,有限经济条件,为节省费用,四个同学租住在上海火车站对面的地下室里,潮湿阴暗,倒也凉爽。“这个时候还没有就业的,大都是穷人的孩子。”——这句话甚是精辟!
穷人家的孩子,如此的环境,适应并不是太难,唯一的缺憾就是地下室里的手机信号不是很好。简历投了很多,回复的甚少。如若哪位手机上看到“021”开头的来电都会带来一阵紧张和期许。
一人一个小时轮流带上所有的手机至地上等候,其余三人在地下室里打牌为乐,一旦上头声嘶力竭地呼喊哪位,哪位便箭一般地蹿上去,留下两双羡慕不已的眼神。坚持一段日子,印象中只有一人留了下来,从事电话销售的工作。
梅雨期的湿热,几乎褪尽了清鸿所有的衣裳,闷沉的天气让人愈显疲惫。清鸿已折腾不起,更无折腾的资本——温饱已成问题。
四年大学所定义的孤独让他再也无意去“寻找”尚未就业的同学。这一份孤独的延续,让其无所适从,或许每个孤独的心都有一个不甘孤独的自己。
清鸿想到了郭元庆,郭元庆是大学时相邻学校的,在高中同学杨军的介绍下认识。元庆的身材健硕、面容粗犷、十足的北方人。然而,狭小的眼睛里似是总透着一股狡邪的味道。
在校园的那一些日子里相处甚欢,性格上二人也较为投缘,散漫中带着一种不羁,让清鸿有时恍若看到了自己。
元庆专科毕业,在苏城从事手机销售的工作,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