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布兰登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他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活了下来?”甚至觉得任何一位队友活下来都会比自己更有意义。
为什么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会感到如此沉重的内疚和负罪感呢?
一项关于沉船事故的研究揭示,高达60%的幸存者在灾难后会深受内疚感的困扰。当与自己有关联的人在创伤事件中不幸离世或受伤,而自己却奇迹般地逃过一劫时,这种经历往往会使个体深信,他们对他人的不幸负有责任,从而陷入痛苦的内疚情绪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幸存者内疚”。当然,这种感受并非仅限于内疚,还夹杂着悔恨、自责、焦虑和痛苦等复杂的消极情绪。
幸存者内疚的产生可能与以下三种情境密切相关:
第一,当他人面临生命威胁,而自己却安然无恙时,个体可能会陷入深深的反思,质疑自己为何能幸存。这种自责情绪可能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社会普遍宣扬英雄主义,这可能导致个体在特定环境下,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求生本能是可耻的;其次,个体可能认为,相比自己,其他人“更应获得生存”;最后,个体可能认为,他人的牺牲换取了自己的幸存。以电影《勇往直前》为例,布兰登在火灾中幸存,却不得不独自面对消防员家属的悲痛。他的存在意味着必须宣告其他消防员的死亡。作为曾经的瘾君子,布兰登是被其他队员所“拯救”的对象。面对其他家属的失望目光,他或许会反复自问:“为何死的不是我?”
第二,为未采取某些行动(如救援行动)而自责。
布兰登因提前下山,在车内听着队友无助的呼救,他的内心痛苦深重。他深感内疚,未能与队友共同面对困境,对于队友在火海中的惨叫束手无策……有内疚感的幸存者往往会自我反思在创伤事件中的“不足”,即幸存者内疚可能驱使个体反复思考——“如果我那时……,他们或许能……”
实际上,幸存者内疚并非仅限于极端创伤事件,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裁员、考试等情境中。
在面临重大考试时,有人幸运地复习到了重点内容,却未能及时告知朋友,结果朋友未能通过考试。看到朋友因考试结果而陷入悲伤焦虑,许多人会因此将朋友的“不幸”归咎于自己的沉默和无用,从而产生内疚感。
第三就是曾对他人造成伤害,幸存者内疚不仅出现在创伤事件中,也可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当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