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苏泽也连忙回礼。
王珪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也曾经官至宰相。
只不过他的风评不太好,他高居宰执之位16年,内外都无建树,于皇帝前曰“取圣旨”,曰“领圣旨”,退谓吏则曰“已得旨”,时人称为“三旨相公”。
现在的年轻读书人,大部分都恃才傲物,品评人物议论朝政,王珪都已经高中榜眼,还如此谦恭,倒也是个异类。
但是作为被恭维的人,苏泽也觉得十分受用。
比起唾沫星子都要喷到皇帝脸上的北宋宰相们,王珪这种用起来自然十分的顺手。
王安石又向苏泽介绍另外一名年纪稍大的读书人道:
“这是本次科举探花,韩绛韩子华。”
好吧,又是一名新法骨干。
韩绛中规中矩,没有像王珪那么谦虚,但是也没有恃才傲物的感觉,只是平平淡淡的向苏泽拱手。
韩绛比众人年纪都要大一圈,他父亲韩亿曾经做过宰相,他本来已经恩荫入仕。
后来才发奋读书,终于在三十岁考中了进士。
最后在人群边上,有一名神色孤傲的年轻人,王安石对着苏泽说道:
“这就是本科状元郎,杨寘杨审贤,他兄长是景佑元年的榜眼,兄弟二人分列状元榜眼,已经是汴京城内的佳话了。”
原来是杨寘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