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他这身军功,不全靠自t己,也靠朝中粮草不断。
\n
倘若明光帝收回成命,那他自然可以做个好臣子,为越朝建功立业,驻守西北。教养子女,再培养一个将军继承衣钵。
\n
倘若逼他造反,这皇帝换谁当不是当。
\n
送萧允铮回来的大人和宫侍连口热水都没喝上,就被迫原路返回盛京了。
\n
两位将军虽有圣旨,可圣旨被烧了,他们二人被赵王绑在柴房。
\n
如果他们投靠赵王,那留在盛京的家人必然不会好过。倘若不降,自己受苦不说,平白成了赵王泄愤的工具,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n
时值冬月,西北比盛京要严寒得多,在柴房里被门缝窗缝的冷风吹着,没一会儿身上就冻僵了。
\n
这儿发生的事已八百里加急传回盛京,但也花了几日功夫,腊月十二明光帝收到消息,不由心口一闷。
\n
御书房内,赵太傅等人,一一看过信件,却都低着头谁也没开口。
\n
明光帝目光暗沉,你们怎么看。
\n
兵部尚书硬着头皮道:这些年来赵王在西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西北乃越朝要塞,也是赵王驻守多年,懂得与羌族迂回交战。皇上平白派去两位官员,与朝政无益呀。
\n
秦临渊没有说话,又有人站出来道,皇上派两位将军过去是为辅佐之意,难不成西北要塞,别人就插不得手了吗?那等百年之后又该如何。
\n
赵王这般举措和霸占着西北自立为王有何区别?那区别倒也不小,自立为王可什么都靠自己,哪儿有伸手朝着朝廷要钱的。年年战马粮草要什么给什么,其他地方勒紧裤腰带,倒养虎为患了,都给出不是来了。记得支持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