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chim
Khan)。
“行,印度元首。”约阿希姆点了点头,在同伴的叮嘱下改正了自己的称呼,“元首本人没有生命危险,但她的丈夫还在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抢救。本土那边,暂时还没有表态。”说到这里,身上流着一半德国人的血和一半印度人的血的少校叹了一口气,“我相信她是怀揣着对和平的诚意去造访巴基斯坦的,没想到巴基斯坦人完全没有半点诚意。”
保持着沉默的麦克尼尔还在消化这个重磅消息。他并不喜欢SPD,那个组织在他看来和KPD只差一个字母而且随时可能变成不稳定因素,因而他有时总会产生由SPD掌舵的德国成了俄国化身的错觉。那群在埃瑟林元帅主政德国期间到处打游击、制造冲突的激进分子不值得信任。
因此,他也同样不喜欢这个印度、不喜欢按照SPD的愿景和一些印度特色而发展出来的怪胎。自恢复意识并了解到不同的世界历史的那一天起,麦克尼尔就在考虑着寻找叛逃到合众国的办法,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为自己的信念而战。
然而他始终没能找到机会。一方面,像上一次从美利坚帝国军的严密监视下叛逃那种事是他凭借着义体的先进性能和埃贡·舒勒的掩护才完成的;另一方面,这支部队眼下还有一些他必须重视的工作要处理,而仅是潜在危机爆发出来的后果就足以让麦克尼尔头疼。几番权衡利弊之后,他暂时打消了逃跑的心思。
不管怎么说,他不能放着近在眼前的敌人不管。
即便不谈这些个人理念上的冲突,他所在的这支部队当中仍有许多他没法适应的新常识。事实上,这支【德军】部队的士兵大半是印度人,像麦克尼尔这样的德意志人(他只好暂时如此称呼自己)在其中反而只占少数。不仅如此,直到现在他也没法从法理上说明白这支部队的定位,而这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印度起义军的密切合作又脱不了关系,仅那一大摞历史文献就又让他头昏脑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