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几个侥幸逃生的,他们目前被安置在附近的营地里。”施密特中校无意中提起了第9空降师对孟加拉人的安排,“这些人起码比那些从出生以来没碰过枪的人更专业一些。”
事不宜迟,麦克尼尔提议立即分头行动。他和约阿希姆先要完善计划,而后才能同施密特中校及可能前来合作的印军指挥官商讨具体事项。为了弄清孟加拉人的真实水平,麦克尼尔向师指挥部要到了一份文件,其中写明了正在接受秘密训练的孟加拉人的情况。
其中一部分孟加拉人原本是巴基斯坦军人,后来由于不满巴基斯坦军队对同胞的态度而选择了叛逃。这些人虽然得以说服他们的大部分同胞一同行动,却仍然未能组织起对巴基斯坦军队的有效抵抗,而且他们无法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长期作战,于是最终纷纷撤退到了印度境内。文件中还提到,将来建立孟加拉军队时要以这些原巴基斯坦军人作为骨干。
另一些人的情况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他们大多是逃到印度的平民,仅因为在印度无处谋生才阴差阳错地投身到人类世界最危险的职业当中。正如施密特中校所说的那样,这些平民普遍营养不良且缺乏战斗经验,而那些趁乱挥舞着刀具对着缺乏警惕的巴基斯坦警察或士兵砍去的家伙大肆鼓吹自己的义举时滑稽的模样只会让在场的印度人和德国人都尴尬地相视一笑。短时间内把这样一群人组织成一支符合现代军队标准的武装,不是麦克尼尔能办到的,而且大部分德国人想必也办不到。
“我还是不太理解他们要装甲猎兵部队参与此事的意图。”麦克尼尔在打字机上又敲下了几个字母,“即便是要让孟加拉人提前做好准备,也不一定非要让我们去当对抗中扮演巴基斯坦军队角色的假想敌。也许印度的武装警察部队更适合处理此事。”
“从技术上来说,装甲猎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就经常被用于镇压各种反对我们的叛乱活动。”约阿希姆·汗耐心地告诉麦克尼尔,琐碎的事务和转瞬即逝的荣耀是可以并存的,“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在城市内,使用动力装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