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与自己的预期相符的发现。
麦克尼尔从斯塔弗罗斯口中得知了伯顿等人的行动后,感慨万千。他在私下同斯塔弗罗斯聚会的时候说,伯顿本没必要这么做的。
“你不要替他辩护……我的手下和我汇报说,那家伙在达卡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喝嫖赌。”斯塔弗罗斯白了麦克尼尔一眼,他预先已经和麦克尼尔解释过白袍大斋会不会限制其信徒的任何合理个人欲望(主要是指被一些不成文的道德守则压制的那部分),“你在德军的基地里每天构思着以雷霆之势打垮巴基斯坦军队的战略战术,可他大概早把我们忘光了。”
“所以,你的手下也经常去夜店。”麦克尼尔从斯塔弗罗斯的话中捕捉到了有些危险的信号,“但愿你和他们不太一样。”
“我和你一样是身在世俗但全心全意侍奉主和耶稣基督的战士,麦克尼尔。”斯塔弗罗斯说到这里,向前走了几步,来到窗前。从下面传来的吵闹声打搅了他和麦克尼尔的讨论,而那些被印度警察拳打脚踢地赶出街区的乞丐和流浪汉们正是涌入加尔各答的孟加拉人难民。就算印度人再怎么大方,拥挤在西孟加拉的几百万难民带来的压力仍是惊人的。“……印度人的慷慨大概也到了极限了。”
桌边放着几份报纸,上面刊登的大部分新闻都同孟加拉危机有关。接受记者采访的政客和评论家们纷纷指出,这几百万难民会给印度带来不小的损失,东北地区各邦的财政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从长远角度来看,发动战争是所有结束危机的方法之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国会议员在接收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只要孟加拉危机不解决,不仅现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的几百万人将长期滞留,日后恐怕还会有几千万人流亡到此地。我国的人口太多了,再接收这几千万人的负面影响是无法遏制的。”
类似的陈词滥调是麦克尼尔在德军的宣传中经常能听到的内容之一,印军反而不怎么热衷于迎接一场新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