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堡垒。
“听说那家伙在非洲开设的工厂也是一样的。”罗易隔着一片小树林指着厂区,“上一次我们试图夺取这里,但很快就被他们赶出去了。”
“强攻并不明智,罗易。”麦克尼尔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阵,他并不觉得仅仅几百名游击队员就能突破敌人的封锁。“看得出来,敌人的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从障碍物和陷阱的布置上就能看出来。他们大概做好了长期抵抗的准备,因为这些布置同样降低了外部输送运输物资的效率。”
“如果能拿到更详细的情报就好了。”罗易叹了一口气,“或者说,假如敌人的装备质量更好一些,我们就可以直接用缴获的动力装甲作战。可惜,那些装备几乎就是废铜烂铁。”
“可以试着拦截敌人的车队,从被俘虏的内部工作人员身上询问些情报。”麦克尼尔发现有车队从工厂中驶出,他不假思索地把这些人看作了最可靠的情报来源,“……这只是个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下。”
“……那会让敌人提前察觉到我们的行动。”罗易说出了他们没有拦截出入厂区的车队的真实原因,“到那时他们可能会呼叫增援或加强防御。”
麦克尼尔挠了挠头,暂时止住了指手画脚的冲动。只要调整方案和做准备工作的速度足够快,敌人就不会有机会应对,但这话当然是没法和孟加拉人说的。因此,他继续保持着沉默,只看孟加拉人的表现。
按照德国人的教程,围攻据点时应当先从某个方向吸引敌军的火力再伺机从其他方向突破(当然,火力充足的进攻部队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在之间的试探中,不幸的孟加拉人没能找出厂区的弱点,因而他们此次的试探性进攻仍然以佯攻为主。前去充当诱饵的游击队员刚露面,就受到了敌军的热情招待——隔着围墙的敌军火力点很快锁定了孟加拉人的位置并集中攻击附近地区。
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