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如约偏头问:“果真嫁了人,就不管娘家的生死存亡了?”
\n
乾珠耸了下肩,“就瞧你是不是拿得起放得下。反正阎贵嫔这样的,在万岁爷跟前不吃亏。若说咱们娘娘先前有宠,阎贵嫔那头得的才叫实惠,虽侍寝不多,但万岁爷也没忘了她。印儿不是给她梳头吗,常有人奉命送首饰过去,今儿一对簪子,明儿一对耳坠子的。万岁爷喜欢听话的娘娘,阎贵嫔就听话,万岁爷没亏待她。”
\n
说起万岁爷,如约也发愁,这下子是真的难以接近了。金娘娘不承宠,皇帝不上永寿宫来,自己就不得不蛰伏,再静待时机。
\n
其实余崖岸先前的那番话,让她忽地生出了许多彷徨,这样一个人,究竟怎么样才能杀得死呢。如果金娘娘不能复宠,自己就算在永寿宫待到出宫那天,也未必再能寻见机会。要不想辙挪地方,干脆朝太后宫里使劲儿。只要耐得住性子,混上咸福宫的大宫女,往吃食里加东西就简单了。太后有赏,皇帝总不见得让人往里头搁银针试毒,要论胜算,比在永寿宫大得多。
\n
她是个想干就干的人,主意打定,接下来就该去攀交咸福宫的人了。
\n
浴佛节那天,她曾留心过太后身边的人。金娘娘上回去咸福宫哭诉,把她搀出来的那位嬷嬷,知道她是针工局出来的,也知道上年寿皇殿的经幡和桌围都是出自她手,还特特儿夸奖过她的手艺。
\n
人想给自己打好路子,就得脸皮厚,豁得出去。于是趁着替金娘娘办事的间隙,她上咸福宫求见了那位楚嬷嬷,先是送了几套衬领和鞋垫,又实实在在说了自己的想法,带着一脸的难为情,对楚嬷嬷道:“我们金娘娘的处境,瞧着不大好。我原是做针线的,进大内只求安稳,不想跟着主子颠荡。阖宫看来,只有咸福宫是个自在清净的地方,我一心想来伺候太后老祖宗,可就是苦于没有门路,求嬷嬷替我引荐引荐。”
\n
楚嬷嬷颠来倒去看她的针线活计,着实是不错,赞许道:“姑娘这么好的手艺,搁在金娘娘那儿,整天过问那些鸡毛蒜皮,确实大材小用了。我们太后礼佛,讲究一个清静无为,平日做做经幡等小物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