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在朱厚熜主动让人对外宣传和被动宣传后,天下人皆知他笃学礼士,宽厚勤俭。
正因为朱厚熜表现的礼儒崇理,再加上他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宗藩,所以文官们让他兴王府的禄米也被拖欠扣留的很严重,甚至比别的宗藩还要严重。
因为按照大明的财政制度,在宗藩禄米发放这块,一直都是由地方文官直接从税收存留中直接拨付于当地宗室。
甚至,禄米是本色拨付即拨粮食,还是折色拨付如折银折钞,都是由地方文官们确定,然后奏请皇帝同意。
具体的话,就是地方文官在地方上收上税粮后,税粮会被分成起运和存留两部分,起运的部分会运抵京师各仓,而存留的则用来发宗藩禄米和官俸以及生员廪食等。
也就是说,宗室禄米的发放权力在地方文官们手里。
而一般情况下,地方文官们会根据境内宗藩好不好惹,来决定是拖欠禄米发放以索贿,还是足额准时发放禄米,或者说找别的借口直接不发。
自然,藩王越是仁厚要名,被拖欠的禄米自然就会越严重。
藩王越是蛮横不要脸敢闹事甚至不惜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文官们反而越不敢拖欠,皇帝也越不敢因为一点禄米担下一个苛待宗室的名声。
而朱厚璁现在既然要立仁厚礼士的人设,自然也就被文官以各种借口拖欠或扣留部分禄米乃至全部禄米。
借口也好找,无非是受灾严重,逋赋严重,所以没有多少存留,而仅有的存留也只能拿来先赈灾。
地方宗藩没有权力干预地方行政,自然也不能查账确认。
好在朱厚熜的兴王藩传到他这里才两代,人口也就不多,即便禄米被欠发扣留,但有历年积蓄与赐田的收益在,倒也支撑得住。
但自己的禄米被扣发被贪墨,自己还不能伸张,还得对这些扣发贪墨自己禄米的文官礼敬对待,对于朱厚熜而言,还是很憋屈的。
毕竟,凭什么好人就该被拿枪指着?
但就在袁宗皋告诉朱厚熜,说正德帝确已病重后不久的次日,也就是今天,湖广副使王涎就送来了欠发给兴王府的禄米。
朱厚熜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因为按照朱元璋规定的继承皇位规则,无嗣的正德皇帝一旦去世,他就是继承皇位可能性最大的宗室。
而地方文官们自然担心他这个贤王,会不会在当皇帝后,因为这事记仇,而卡他们的仕途。
尽管他这个贤王为了贤名可能不会明着逼他们补足欠发的禄米。
所以,这个时候的湖广地方文官也就不敢再欠发他的禄米。
王綖送来欠发的禄米,朱厚熜自然照例要亲自设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