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后世现存的史料中,很难找到李善长独立指挥大规模战役并取得胜利的记载,这与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李善长在军机进退、赏罚章程等方面有一定的决策作用,但这更多是基于其在朱元璋身边的参谋身份,为朱元璋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并非像专业的军事将领那样制定全面的战略战术并直接指挥军队实施。
其实,李善长的工作重点就是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以及治理后方、和睦军民等,他在协调幕僚与将士之间的关系、整顿军纪方面有一定表现,但这主要是为了维持军队的后方秩序和保障后勤供应的顺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对军队进行战斗训练和管理。
李善长在明朝开国过程中,主要以文臣的身份发挥作用,未像一些将领那样拥有自己的直属军队和军事势力。
季叔和房叔说李善长调动军队战无不胜,这有些过了吧?
“等等,或许季叔和房叔的意思,并非是李善长个人领兵能力强,而是其能调动的淮西武将集体,这些人起兵的话,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样就能解释清楚了。”
要知道,朱元璋忌惮、清除李善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善长不但是淮西勋贵中的文臣之首,更是有很多武将和他私底下交情很好,一个同时能调动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的开国元勋,并且还这么能活,又有司马懿的前车之鉴,这不可怕么?
就说李善长案件中受到牵连的淮西武将,就有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济宁侯顾敬、巩昌侯郭兴、海国公吴祯等等,再加上梁国公蓝玉...
这只是根据史书上记载的李善长交好的淮西武将,可暗地中呢?打个比方若是朱元璋死在李善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