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不过光有这些匠户还不够,杨鹏的新的庄子孤悬在瀛洲和沧州的城外,这里到瀛洲和沧州简直是一片荒凉,谁也想不到这里还有俩万多人的村庄。未来防御入塞契丹的军事压力很大,杨鹏需要快速组建一支几千人的军队。第一步杨鹏准备招募两千士兵,这两千人都配置燧发枪,守卫新的村庄。
要组建两千人的部队就要至少两千把燧发枪,这六十多个匠户就显得不够了,这些匠户每个月也只能产出六、七十把步枪,凑齐两千把步枪要两、三年,何况训练中燧发枪还有损耗,那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杨鹏于是又从难民中找了一百多个熟练的铁匠,以二两月钱雇佣下来,让他们给会做步枪的匠户们做学徒。在加上以前的五十人,现在的武器作坊也有一定的规模。
一百多匠户和铁匠们搬进新的村庄,把刚刚建起的新房子都全部占满了。杨鹏给他们每人十两搬家费,这些人便有钱雇佣泥瓦匠和木匠修葺家具和家庭日用品。这里的泥瓦匠和木匠们于是又找到活计了,几百工匠搬着各种砖瓦木材进进出出新的村庄,把小小的村庄弄得十分热闹。杨鹏这个时候把这个村庄改名字为“希望庄”
杨鹏希望这些做学徒,打下手的铁匠学习半年后也能出师独立造枪,便规定每一个会做步枪的匠户带两个铁匠学徒,枪匠打造燧发枪之余向学徒传授燧发枪制作技术,为期半年。半年后做学徒的铁匠就独立开炉打制燧发枪,学徒造出合格的燧发枪后,月钱也增加到三两银子。学徒出师后,学徒每造出一把合格的燧发枪师父有三钱银子赏钱,剩下七钱赏钱才归学徒。
如果学了半年徒弟还不能出师,学徒就换个师父继续学,不过原先的师父和这个学徒每个月的月钱都要减少五钱银子,直到出师为止。在这样的奖惩制度下,枪匠们都倾囊相授,抓紧时间把技术教授给做学徒的铁匠们,相信很快杨鹏就能拥有一百多能打造燧发步枪的工匠。杨鹏招募的匠户和铁匠们都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铁匠何老二搬到希望庄,这是第二天。管队大人的周大勇就是枪匠们的总管官,他做主,给何老二分了庄北面的一个小院子。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