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后,里面周彦在说话,她正在懵逼的时候,旁边一个女生见她一脸懵逼,笑着对她说,“你听不懂吧?周老师现在正在跟大家聊这首曲子的创作历程。”
听到有人跟自己说英语,琳达眼睛一亮,她看向那个女生,“太感谢你了,我的中文实在是不行,一点都听不懂他说的话。”
“不用客气。”女孩笑道,“《共饮长江水》这首曲子源自于《风居住的街道》,当年周老师去……”
琳达笑着接过话茬,“当年Y去电影《活着》拍摄现场的时候,正好碰到一群老年人在巷子里面休息,其中有一个……”
女孩愣愣地看着琳达,她没想到一个外国人竟然对《共饮长江水》的创作历程这么了解,而且其中很多细节甚至连她这个中国的周彦乐迷都不知道。
这绝对是一个十分资深的乐迷,不然不可能知道的这么多,这么详细。
“你怎么这么了解?”女孩惊讶道。
琳达笑着指了指自己胸前的牌子,“因为我是《公告牌》的记者,平时Y的新闻都是我来写的,所以我当然要对他多一些了解。也就是说,了解Y,是我的工作。”
“原来是这样,难怪呢。”女孩恍然,随后她又十分感兴趣地问道,“周老师在美国真的很出名么?”
琳达点点头,“当然,毋庸置疑,如果他不出名,玛利亚·凯莉、后街男孩跟席琳·迪翁这些大明星为什么会来?他获得的那些成绩都是实打实的,可做不了假。”
到了中国之后,琳达发现,经常会有人问她这类问题。
大多中国人都看过新闻说Y在欧美很出名,但是又不确信,所以一定要跟她核实一下。
可能也是因为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创造过跟Y一样的成绩,所以对他的成绩有些不敢置信。
琳达自己也感慨,这么多年,别说是中国人,压根就没有一个英语国家以外的人在美国获得如此成绩。
别说是中国人惊讶,很多美国人也惊讶。
只不过短短几年过去,很多美国人对于Y的出现也习以为常了,他们慢慢习惯一个中国人带着他的音乐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他们的耳朵跟眼睛。
去年年底,《人物》杂志出了最性感男人榜单,虽然Y没有夺冠,但是也在第二页出现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