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有效的弥合南北之间的裂痕。
能够将南北融合的更好。
但是老四这么做,也同样有着其他的缺点
比如京师过于靠北,直接弄成了天子守国门。
再比如,那里距离两浙等江南富庶之地,太远了。
后期大明这里收不上赋税,和他的这个决定不无关系
任何一个决定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只有利益没有坏处。
朱元璋执政这么多年,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早就已经不会天真的想要找什么面面俱到,能够把各方都给照顾好的政策。
所以到了现在,他已经不再进行迁都了。
今后大明的都城,就是应天这里了。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他认识到了他的真正龙兴之地不是老家凤阳,而是应天这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是通过梅殷的出现,看到了一条和之前截然不同的路。
这条路,不再仅仅着眼于大明国内,还通向了海外。
今后大明肯定是要往海外进行持续性发展的。
既然是这样,那么论起对海外发展的便利的话,应天这里离长江近,与大海相通。
毫无疑问,绝对要比北平那边增加的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