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更规制,分为了匠考、差考、吏考、明法科、明算科、明经科以及进士考。
\n
前两者取底层公差,比如匠考,选的都是手艺出众的匠人,你打铁手艺好会做铠甲弓弩你就去军械局,你会做烟花造火药,可以去火器局。
\n
差考范围更广,涉及到各个衙门的公差、衙役,乃至巡检司。
\n
吏考则是以时务为主,考的是文字及时务,对应的是各衙司底层吏员。
\n
明法科则考的是对律法的熟知,对应的是刑名典狱类的差职。明算考的是算法,可以去户部,以及各地常平司、漕运,用的上算法的地方极多。
\n
至于明经科和进士考,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遭得中,不管你通不通时务,就能鱼跃龙门。
\n
而是主要以时务为主,经义次之,词赋暂罢,日后可能会启用,但启用之日不知。
\n
前几科考中之人,若是还想精进至更高层位的官职,可再试明经科和进士考。
\n
而明经进士两科若得中后,想被授予官职,还需在明法、明算、明书这些中常科之中选一科,同样也中了以后,才会被授予实职。
\n
常科每年一次,目前还在增加科类,想来以后会更全面。
\n
而明经和进士则是制科,三年一次,取的人数极少。
\n
这是由新历一年第一次开制科,观察所取人数得到的结果。只取了一百人不到,要知道往年有个三百进士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取三百人。
\n
且不管什么官职,都不再免税赋。
\n
最后一点才是主要,夹杂在热闹轰烈的制科考常科考里,其实元贞主要是对税制下手了。
\n
如今她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