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聊天的时间很短暂,店内人流高峰期出现在上班时间、中午和下午四五点左右。店内麵包项目不多,价目表条码一扫,很快完成结帐。不过,我依然紧张到不停冒手汗。
我把发票递给客人,悠娜帮忙把麵包装袋,每一个都会提醒麵包的保存期限及最佳保存方式,像蛋糕、有奶油、肉类製品等等,无法常温存放,这些皆须提醒客人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日后有争议。悠娜服务客人的样子很亲切,连常客来买麵包外,还会送她探班礼。
站在麵包区整理物品的,是身为年轻妈妈的小玉,她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逛麵包店,所以她会把一些形状较可爱的麵包,放在小孩比较好夹的位置。她自称是店内动线规画总监,很重视店内瀏览的感觉。
另一位外场人员阿雅,她小我八岁,刚从大学毕业,整个打扮和我们这些有年纪的姐姐完全不同,她穿得很摇滚,头发染成蓝绿色,舌环、鼻环全在她脸上出现,可是她跟人互动一点都不冰冷,说话也很有趣。
我的工作除了结帐之外,似乎更多在了解每一个人,试着不想太多,放下内心那些成见,踏出害怕认识新朋友的界线,我发现「担心自己再次受伤」的影响力缩小很多。
原来,从「零」开始并不是困难的事。我过去似乎把自己困在一个「大眾化」的生活,依照社会框架对子女的期待,强迫内心接受要累积年资、薪水要稳定、不能频繁转换工作的规则,导致我害怕踏出舒适圈,因为离开了所有习惯的事情、环境和人,全部要重新适应。
大家对年龄的阶段性期待,更限缩很多人的发展,我身边的朋友在三十岁后,大家多半求稳,有房、有车、有情人,职位不是公务员,就是坐到主管级职位。
工作得到成就,下一步是建立家庭。有人急着快点找到男女朋友,害怕因为单身被投以异样眼光,扣上低人一等的标籤,或是周围朋友都结婚,我却停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