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
虽说朝堂上,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北庆现在最佳的选择,就是先跟罗浮议和,最少也要拖延一段时间,让北庆这边组织起反击的力量来。
不然的话,一旦罗浮稳定江南之后,以雷霆之势北伐,北庆根本就拿不出多少兵马来对阵。
可在北庆朝堂上,无论是那一派,勋贵也好,文臣也罢,谁也不敢提出议和,仿佛谁敢提议和,谁就是北庆罪人,遗臭万年一般。
当然了,明末时期,那是真的被双线作战,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外有满清八旗持续放血,最终生生拖垮的。
而北庆,虽是有罗浮占据江南半壁江山,但北方却是并没有一个时刻需要防范的敌人。
这也就愈发造成了,朝堂上没有人敢提出议和的提议来。
不过,虽然没有朝臣提出,但今上和太上皇也不傻。
从扬州之战后,仔细扒拉了一下北庆的家底,太上皇和今上很快惊醒过来,必须尽快重新组织力量,最少不能让罗浮直接北伐。
可没有朝臣提出这样的建议来,若是皇帝亲自提议和,岂不是要留下骂名了吗?
这个骂名,不管是今上还是太上,谁也不想背。
最终,福明灵王这个本身就有了首鼠两端的念头的阴神,反而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福明灵王之所以将罗浮宗族的成员当成了自己的底牌,并非是他这个京城城隍,有能耐将罗氏宗族从北庆都城,送到金陵,而是本身,这就是今上和太上皇议和的条件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