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第一种就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
其sinkx=1/2i(e^ikx-e^-ikx),coskx=1/2(e^ikx-e^-ikx),由此可得出A/4(e^ikx+e^-ikx-e^i2kx-e^-i2kx),这就表明粒子所处的状态实际上是由五个平面波线性叠加而成的叠加态,随后根据叠加态原理,此时的粒子动量有五个可取值。
分别为p1=hk,p2=-hk,p3=2hk,p4=-2hk,p5=0...由此得出粒子的动量和动能期望值,当然...到了这一步并没有结束,因为存在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粒子动量的可能值概率必须等于1。
至此...添加A=(πh)^-1/2。
结束!
其实现在已经结束了,林帆通过十分钟的时间,把梁旭超的问题给解决了,可还有另一种办法,但是需要用到傅里叶变换,之后套用西格玛函数关系式,可得出粒子的动量和动能。
只是...
林帆担心过于复杂化,梁旭超那帮人可能看不懂,不过想想...难道他们利用三角函数就能看懂了吗?估计也看不懂吧。
想到这里,
便直接使用了第二种解决方案,以此来解决自由粒子动量和动能期望值计算问题。
大概用了不到十分钟,林帆解决了一切,他使用了两种解决方案,几乎每一种都是最完美的,如果硬要选择一种...林帆可能会选择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去解决粒子动量和动能,它更加的纯粹和严谨。
“哎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