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有些费解,叛军是如何做到一呼百应的呢?
琢磨了一会,他想通了其中的原因。
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地理位置上都属于江南,同时货币改制进展一般,甚至缓慢。
叛军每到一处就废除货币改制政策的行为,深受当地士绅的欢迎。
士绅和官员是利益共同体。
士绅欢迎的东西,官员没道理不欢迎。
至于下面的百姓就更好办了。
皇权不下县。
士绅说什么,下面的百姓便信什么。
一呼百应的局面也就出现了。
史可法虽然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却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内阁首辅谢三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他非常不理解崇祯不让京营南下。
要知道京营有数万大军,且都是朝廷精锐。
只要给他一半的兵马,谢三宾就有把握挡住叛军。
可崇祯就是不给他一兵一卒。
谢三宾苦笑着自言自语:“不给就不给吧,先打一仗看看输赢再说。”
陕西三边距离京师太远,那里的兵马一时半刻到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