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一个合理的解释,似乎显得至关重要。
而且这个年代战火纷飞,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资助得起孩子读书,更别说赵辛这个孤儿。
甚至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一般人根本无书可读。
“晚辈也是听府中人所讲。”
“初平元年(190年),家主蔡邕蔡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
“于一处残破寺庙内歇息,捡到一男孩,正是晚辈。”
“男孩身挂一木牌,写明生辰,以及姓名表字。”
“后来,家主蔡邕将晚辈带回府中。”
“初平三年(192年),蔡邕被王允所害。”
“府中杂役四散奔逃,我因感恩家主救命之恩,一直留在蔡府。”
“兴平二年(195年),南匈奴劫走了大小姐,整个蔡家也被匈奴付之一炬。”
“我身单影只,无法救回大小姐,甚至保命都难。”
“一路磕磕绊绊,东躲西藏。”
“于前几日来到南阳郡,失足落下山崖,幸被先生所救。”
“识得那些粗浅道理,也都是在蔡府中日日熏陶所致。”
诸葛亮闻言,一改之前的和善,厉色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