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随意挥着马鞭作势要打朱文琅了——谁知道他啥时候躲啥时候不躲?一来二去,总是把唐玥气得个牙痒痒的,但说来也怪,只要朱文琅看着情形不对,随口说句俏皮话,唐玥又总是被逗得“扑哧”一笑,又什么事都没了。
才行得数日,二人便到了乐山,寻了间客栈住下。
乐山在峨嵋山东麓,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之处。峨嵋派也是中原武林一派,掌门人静风师太与朱文琅曾在少林寺有过一面之缘,还曾得唐玥的三花玉露丸解去所中慢毒,可说有些交情。
只不过朱文琅与唐玥在一起,好不容易有个游历的机会,此时并不想与峨嵋派多有牵扯,再说也实在没什么要事,若是就此前去拜山,倒象是专门讨还人情去的。因此朱文琅心中根本就没有上峨嵋山的打算,只是想在乐山顺道游玩一番罢了。
乐山有一处景色,天下大大有名,那便是号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因建于凌云山上,故又称凌云大佛。
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年,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来可使雕琢下来的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来可借佛力镇水。
海通大师多方募资二十余年,终筹得所需款项,招募能工巧匠,“凿山石以为佛”。曾一地方官吏前来索贿,海通怒斥曰:“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
海通大师圆寂之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前后历时九十年,大佛方告完成。
大佛背靠凌云山,侧后半身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