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正经地学过哪派的一套完整的剑法,都只是缠着宫中的一些侍卫们教的些零零碎碎的武功招式,七拼八凑而已,实当不起‘融会贯通’四字。今日得前辈指点,晚辈实感获益良多。”
朱文琅此话说得十分诚恳。
这场比剑,前半段朱文琅以慢对快,以内力阻剑招,后半段朱文琅又以快对慢,以剑招耗余庆峰的内力。由此可见,这剑法无论快慢,皆有自身的特点优势,亦同时有内在的缺点劣势,输赢之间,无非比剑双方的灵活运用罢了。
确实,经此一战,朱文琅对剑法也是颇有所悟。他明白了剑法中并不存在剑招的好坏高下之分,都是相生相克,快能制慢,慢也能制快,不在剑招的精妙平庸之差,关键还在于使剑之人对于剑法的理解把握以及功底实力。
就如少林寺的“罗汉拳”和“韦陀掌”,乃是少林派的入门功夫,可说是十分简洁容易的武功,谈不上精妙,但若练到精深奥妙之处,尽力发挥出掌法拳法中的精髓,一样能和任何门派的任何绝招放对而不落下风。
这“雷霆剑法”也是一样,如果换一个内功差的人来使,也不能逼得余庆峰那些快剑变招,而余庆峰的那招“盘古开天”凝重无比,若是对敌之人武功相差甚远,在此压力之下根本就无法脱逃,更不用说展开身形以快敌慢,早被那种无形的压力困得无法动弹,只能闭目待死。但对朱文琅来说,却又仅凭着一些各门派的普通杂招接连使出破了这招“盘古开天”。
武学之道便是如此,所凭并非招式精妙,而在使出的人的实力和领悟而已。
此外,朱文琅还突然发现,各门各派的剑招中很多都是极为相近的,所差的只是或高数分,或低半尺,如唐门的“玉梅剑法”中那招“梅林三现”便和华山派的“流星三落”极是相似,区别只不过是“梅林三现”的第二招点的是敌手的左肩,而“流星三落”攻的却是对手左肋,此外“梅林三现”的步法比“流星三落”多走半步,身形略靠右一些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