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之后者,其行身也,无以加于此矣。
《中论》治要
慌其瞻视,轻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莫之则者,必慢之者至矣。小人见慢,而致怨乎人,患己之卑,而不思其所以然,哀哉!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翳,鬼神不得见其隙,况于游宴乎?
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言必有防,行必有检,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教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正者,盖此之谓也。徒以匹夫之居犹然,况得志而行于天下乎。
故唐帝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成汤不敢怠遑,而掩有九域;文王袛畏,而造彼区夏也。
《孔子家语》治要·观周
孔子观周,遂入大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参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诫〔虽处安乐,必警诫也〕,无行所悔〔所悔之事,不可复行〕。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绵绵微而不绝,则有成网罗者〕;豪末不扎〔如豪之末,言微也。扎,拔也〕,将寻斧柯〔寻,用〕。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趣彼,我独守此;人皆惑惑,我独不徙〔惑惑,东西转移之貌〕。
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唯能于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