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长子昌言》治要
问者曰:“治天下者,一之乎人事,抑亦有取诸天道也?”曰:“所取于天道者,谓四时之宜也;所一于人事者,谓治乱之实也。”曰:“周礼之冯相保章,其无所用耶?”曰:“大备于天人之道耳,是非治天下之本也,是非理生民之要也。”曰:“然则本与要奚所存耶?”
曰:“王者官人无私,唯贤是亲。勤恤政事,屡省功臣。赏赐期于功劳,刑罚归乎罪恶。政平民安,各得其所。则天地将自从我而正矣,休祥将自应我而集矣,恶物将自舍我而亡矣。求其不然,乃不可得也。”
《新序》治要
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嗟乎!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可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叔向对曰:“赵武乎。”公曰:“子党于子之师也。”
对曰:“臣敢言赵武之为人也,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然其身所举士于白屋下者四十六人,是其无私德也。臣故以为贤也。”平公曰:“善。”
《孔子家语》治要·贤君
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在?”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
子曰:“中行氏尊贤而弗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典语》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